空性是指涅槃。在佛教里,修行的至高境界就是涅槃。所以空性,也是至高境界,代表涅槃,也代表真如。真如,就是“真实如如”,也代表实相的意思。 ...
中国的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到中国的,到了唐朝时期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。佛教认为,茶有三德:一是提神,夜不能寐,有益静思;二是帮助消化,整日打坐,容易积食,可以帮助消化;三是使人不思淫欲。 ...
法师(Dhammqcariya)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,指精通佛教教义,又能如法修行,并善于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才能称法师,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。还有较高的学位,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(Suttqcariya),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 ...
布施就是以福德、利益、恩惠、救助、施捨给别人。《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布恩施惠”,就叫布施。前面在“四摄法”中,我们也已介绍了布施可分三种,即“财布施”、“法布施”、“无畏施”。前面已有分述,兹不赘述。这 ...
很多人来到寺院游览参拜时,都喜欢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纪念一下此刻的心境。而每当来到三宝殿宇之时,大家也都常常希望能用镜头记录庄严的佛像,留住这庄严肃穆的时刻。 ...
白衣观音,温婉慈祥的女性形象,是中国观音的代表。大约在宋代以后,中国的观音由男性菩萨转变成女性菩萨,变成了一位慈祥的女神。白衣观音便是这类女性观音的典型,其他还包括水月观音、鱼篮观音、送子观音、南海观 ...
六度的梵文原名是“六波罗蜜”或“六波罗蜜多”。汉语译为“到彼岸”。即由生死相续、生死苦恼的此岸,度脱到涅槃清净、安乐自在的彼岸。因此,六波罗蜜才名为“六度”。 ...
不管从自身所具道业成就因缘,还是利他因缘都不能脱离大众僧团和依止大德师长,因为依止是依循不远离常居弟子位,懂得常居弟子位就不会因自我或是所学所修所行而起增上慢,所以修行必然要有依止。哪怕是你自己用功更 ...
要知道一念起嗔殃堕地狱,不能以我拥有自我价值起嗔慢,更不能以自我因缘评估起嗔慢。一切的我应当具慈心,长修忍辱。其实我们在一切自我所拥有的想法,和我所当中是没资格对给予你自我和完成自我的因缘起嗔的,因为 ...